当前位置: 首页 >资讯参考 >

全球焦点!十八部门联合发文 中小学生科学素质提升有了行动指南

日期:2023-05-30 12:47:31 来源:光明日报

教育部等十八部门29日联合印发《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,旨在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需要,从课程教材、实验教学、师资培养、实践活动、条件保障等方面强化顶层设计,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,推进学校主阵地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衔接,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科学教育,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质,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、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。

当前中小学科学教育的总体进展如何?为什么需要十八个部门参与,各部门主要任务是什么?对此,记者采访了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负责人。


(资料图)

中小学生科学学业表现整体良好

党的十八大以来,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得到全面加强。最新一次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显示,中小学生科学学业表现整体良好,约八成学生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。在最近一次举行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(PISA)中,我国参测的四省市学生的阅读、数学、科学成绩在所有参测国家(地区)中均名列第一。随着教育优质均衡的推进,中西部及农村地区学生科学学业水平加快提升。

为什么要出台《意见》?“科学教育是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、培养创新人才、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基础。经过不懈努力,中小学生科学教育水平及科学素质持续提升,青少年科学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。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,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进浪潮,面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、科技强国、人才强国的目标要求,我国科学教育还存在着基础总体薄弱、区域发展不均衡、科学教育资源尚未有效整合、师资力量薄弱、实践教学实施程度较低、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和培养机制仍需突破等问题和不足,亟待加强和改进。”这位负责人说。

十八部门联动,形成“大科学教育”格局

一部文件,为什么需要十八个部门参与?各部门主要任务是什么?

对此,该负责人给出解答:《意见》是由教育部牵头,中宣部等十八个部门联合发布实施的,充分体现了各方面对科学教育的高度重视。科学教育涉及校内校外、课内课外,不仅内容广泛,而且科学教育场馆(所)、实践基地、数字平台、人才项目等相关资源也分散在各个部门、领域、行业,需要各方面齐抓共管,凝聚合力。十八个部门当中,有负责牵总头、抓协调的,有负责宣传发动、营造氛围的,有负责组织动员、提供保障的,有提供资源、具体实施的,有提供智力支持、人员支持的,等等。大家各司其职,通过建立教育部门牵头、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科学教育工作机制,形成“大科学教育”格局,全面系统推动科学教育落地见效。

记者了解到,《意见》着力破解现阶段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存在的困难和问题,主要部署了三方面任务——

一是在“实”字上下功夫,改进学校教学与服务。针对一些地方和中小学对科学教育重视程度不够,科学教育专业师资配备率低、缺口大,实践教学实施程度较低等问题,要健全课程教材体系,完善科学教育标准,深化学校教学改革,拓展科学实践活动,纳入课后服务项目,加强师资队伍建设。

二是在“宽”字上做文章,用好社会大课堂。针对一些地方校内外科学教育融会贯通不足,社会协同支持机制未有效建立等问题,动员社会各方参与并提供资源和课程,引导企业援建基地,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主动对接中小学,推动全媒体传播,优化数字智慧平台,丰富科学教育资源。

三是在“同”字上找突破,做好相关改革衔接。要规范科技类校外培训,严格竞赛活动管理,统筹拔尖创新人才项目,推进中高考内容改革,实施家庭科学教育,开展科学教育研究。

统筹做到“实”“宽”“同”,增效不增负

这位负责人说,《意见》聚焦改进学校教学与服务,实施“校内科学教育提质计划”重点项目,建立工作台账,开展排查指导。保质保量完成教学和实验课规定动作,拓展科学实践活动,激发学生兴趣,培育学生科学梦想。特别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。从源头上加强高素质专业化科学类课程教师供给。在专业培养、师资培训、岗位编制、评价机制等多个环节加强中小学科学类课程教师、实验员等队伍建设。

对于做宽校外科学教育资源,他介绍,一是盘点、精选、补充资源,全面动员相关单位,加强场馆、基地、营地、园区、生产线等资源的建设与开放,为校外教育提供物质基础。二是强化供需双方对接,明确要开展科学教育的时间和次数要求,让参与方式变“短期”为“常态”,实现校外科学教育与学校的“双向奔赴”。三是加强宣传介绍,加大对科学教育资源的宣传推介力度,让科学教育资源获取方式家喻户晓,让爱科学、学科学、用科学成为社会风尚。

科学教育与以往的相关工作都有关联,如何兼顾配套改革?

“与规范校外培训工作协同。引导科技类非学科培训机构,既要传授知识,又要立德树人,培养学生科学精神。与科技类竞赛同向。引导孩子们不仅要参加竞赛,而且要培育‘献身科学’精神,不断增强家国情怀。与‘中学生英才计划’‘强基计划’等各类英才计划统筹。不能借科学和创新之名‘一窝蜂’上项目,要明确侧重,相互配合,共同服务于学生成长。完善学业水平考试命题,加强实验考查,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。总之,既要统筹增效,又不能增负。”该负责人说。

力争中小学科学教育3到5年内有大突破

科学教育资源广泛分布在各个部门、领域、行业,经常出现资源重复建设、结构性缺项、供需双方缺乏精准对接等问题,致使资源浪费或无法有效利用。面对这一问题,该如何破解?

教育部的思路是,在现有科学教育资源和工作机制基础上,做好科学教育社会课堂阵地集群构建。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探索智能化管理,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“科学教育”专题建设,搭建中小学科学教育研讨交流平台,以“线上”与“线下”相融合的方式,集成全国各类科学教育资源。通过“菜单式”“自助型”等模式,实现科学教育资源提供方与需求方的对接,进一步推广优质资源,提供优质服务,提高利用效率。

如何确保薄弱地区、薄弱学校及特殊儿童群体在科学教育中“一个都不能少”?

“在工作原则上,我们要求强化宏观调控,将各类项目和有形资源向中西部地区、农村地区、革命老区、民族地区、边疆地区及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,对薄弱学校及特殊儿童群体进行关心帮扶指导。在硬件支持上,安排建设‘中西部地区科学教育场所援建工程’等项目。”该负责人说,在资源供给上,明确探索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弥补薄弱地区、薄弱学校及特殊儿童群体拥有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不足的状况。在社会动员上,部署引导社会组织对口援建,尤其是与高精尖技术密切相关的企业为薄弱地区、薄弱学校援建科学教育场所,提供设备、器材、图书、软件等,培训专业人员。

据了解,为确保《意见》取得实效,教育部将建立科学教育工作机制,定期召开联合会议进行调度,组建专家团队,加强谋划指导和推动落实,确保进度有人管,问题有人答,难题有人帮。“我们还将定期对青少年科学素质进行监测,公布相关结果,指导工作进度落后地区有针对性地改进,力争用3到5年时间使中小学科学教育有大的突破性进展。”

记者 晋浩天 陈 鹏

责任编辑:陈文

上一篇:投资6.8亿、合同2045年才到期 被地方水务局提前22年终止?_当前讯息 下一篇:最后一页
x
推荐阅读